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量不斷增長。為滿足國內油脂市場需求,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來促進和確保植物油料穩步持續增長。1995年以來,我國植物油料產量總體上保持穩定持續增長,但仍難以跟上快速增長消費需求速度。為此,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我國每年需進口大量植物油料和植物油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據統計,我國2014年食用植物油消費量達3 167.4萬t,人均食用油消費量為23.2 kg,但自給率仍不足40%[1-2]。為更好了解我國當前植物油料與食用油生產及需求狀況,進一步提升植物油料生產水平,提高食用油自給率及合理進口油料與食用油,本文就1995—2015年以來,我國主要植物油料產量、播種面積及種植結構、單產水平、植物油料與油脂進口數量及各類油料所占比例等變化進行了分析,并對今后發展趨勢及對策進行了闡述,以供參考。
1 主要植物油料生產與需求分析
1.1 主要植物油料產量情況
植物油料總產量自1995—2012年表現持續增長,增幅達35.93%,2005年后基本穩定在6 000萬t左右。大豆產量自1995—2005年持續增長,增幅達21.11%,此后產量逐步減少,至2013—2014年維持在1 200 萬t左右。花生、油菜籽及棉籽等除少數年份外,其產量總體上呈波動增長,3種油料最高產量(2013年、2014年、2012年)分別較1995年增幅65.82%、51.09%和43.38%,2011年起花生、棉籽產量分別穩定在1 600萬 t和1 100萬t以上,2012年起油菜籽產量穩定在1 400萬t以上。葵花籽、芝麻和胡麻籽產量也表現出波動穩步增長,2010年后分別穩定在230、60萬t和35萬t以上。油茶籽產量一直保持穩步增長,2014年達202.3萬t,分別較2010年、1995年增加85.26%、224.72%。另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15年我國棉籽、大豆和油菜籽產量有所下滑,分別為1 008.6、1 100.0萬t和1 430.0萬t,花生產量則有小幅增長。
1995—2014年,主要植物油料產量主要由花生、油菜籽、大豆及棉籽組成,4種植物油料占總產量90.3%~93.1%,平均占比分別為26.2%、22.6%、24.7%和18.3%。此外,植物油料中還含有少量葵花籽、芝麻、胡麻籽和油茶籽,平均占比分別為3.7%、1.1%、0.6%和2.2%。根據預測分析,2015年我國棉籽和大豆所占植物油料比例有所降低,而花生占比有所增加。由此表明,花生、油菜籽、大豆及棉籽等主要植物油料穩產、高產是確保植物油料安全供應的重要因素。此外,需進一步挖掘葵花籽、芝麻、胡麻籽及油茶籽的爭產潛力,確保產量穩步提升。
1.2 主要植物油料播種面積與種植結構
主要植物油料播種總面積表現為1995—2000年明顯增長,增幅為7.14%,隨后至2005年保持穩定在2 800萬hm2左右,此后年份均表現持續減少,2014年較2010年和2005年分別降低7.81%和12.98%。花生和油菜籽播種面積除1995—2000年有明顯增長外,此后均保持穩定趨勢,分別在460萬hm2和750萬hm2上下;葵花籽和芝麻播種面積均在1995—2000年有明顯增長,此后至2005年明顯減少,2010年后播種面積保持基本穩定,分別在94萬hm2和42萬hm2左右波動;胡麻籽播種面積在1995—2010年表現明顯下降,相應降幅達47.80%,隨后至2014年穩定在31萬hm2左右。大豆播種面積表現為先增后減變化,1995—2005年增幅為18.11%,隨后至2013年持續降低,降幅達29.30%。棉籽播種面積總體上表現呈下滑趨勢,2011年、2005年和2000年分別較1995年減少7.08%、6.64%和25.47%,2014年較2011年降低16.20%。另據相關資料預測,2015年我國植物油料播種面積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大豆、棉籽和油菜籽等作物播種面積減少所致。
占總播種面積比例較多的作物主要有油菜籽、大豆、花生和棉籽,此4種作物占總播種面積91.1%~93.6%,平均占比分別為27.9%、30.2%、17.2%和17.8%;葵花籽、芝麻和胡麻籽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比例較少,平均占比分別為3.7%、2.0%和1.5%。由此可見,花生、油菜籽、大豆及棉籽等主要植物油料播種面積有序增加,是獲得油料穩產高產的前提。此外,應積極采取措施提高葵花籽、芝麻和胡麻籽的播種面積,促進產量持續穩步增長。
1.3 主要植物油料單產水平
表5為1995—2015年主要植物油料單位面積產量情況。由表5可知,7種主要植物油料單位面積產量總體上呈波動增長趨勢變化。其中棉籽單產水平從1995年的1 583 kg/hm2增長至2010年的2 213 kg/hm2,增幅為39.80%,此后保持持續增長,2011年后穩定在2 600 kg/hm2以上。大豆單產水平至2011年達最高值(1 837 kg/hm2),比1995年增長10.53%,此后單產有所下滑,但基本保持在 1 800 kg/hm2上下;花生2013年單產水平達最高值3 663 kg/hm2,較1995年增長36.32%。油菜籽單產水平2005—2014年均保持穩定增長,2014年達1 974 kg/hm2,分別較2010年、1995年增長1121%、39.51%。葵花籽、芝麻和胡麻籽單產水平總體上呈穩步增長,2014年單產分別比1995年增長67.73%、61.67%和116.05%,2011年后單產分別穩定在2 600、1 400 kg/hm2和1 200 kg/hm2以上。這一變化結果表明,主要植物油料單位面積產量隨著栽培水平的提高表現為逐步增長變化,目前已基本趨于保持穩定趨勢。
1.4 主要植物油料進口情況
1.4.1 主要植物油料進口量
植物油料進口總量除少數年份較上年降低外,均保持穩步增長變化,2014年高達7 752.2萬t,分別為2005年、1996年的2.87、69.53倍,增幅明顯。進一步分析發現,在植物油料中大豆進口量最多,2014年達7 140.3萬t,較2010年增長30.30%,是1996年進口量的64.44倍,占植物油料進口總量的92.0%以上(除2000年外);油菜籽進口量總體上呈波動增長變化,2000年其進口量達296.9萬t,占進口植物油料總量22.2%,隨后至2011年均明顯降低,2005年僅29.6萬t,占進口總量1.1%,2012年后進口量快速增長,2014年達508.1萬t,占進口總量6.6%。另據相關數據預測,2015年我國植物油料進口量達8 716.4萬t,較上一年度增幅12.44%,分析發現主要是由于大豆進口量增加(14.41%)所致。由此表明,為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近20年植物油料進口量也隨之明顯增加,并有進一步增長趨勢,主要以大豆為主,其次為油菜籽。
1.4.2 植物油進口情況
1996—2014年,我國植物油進口總量總體上呈波動增長趨勢,2012年達最高值960萬t,是1996年進口量的3.61倍。進口植物油中以棕櫚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居多,還有少量其他植物油。棕櫚油進口量表現為1996—2012年持續增長,2012年達******值634.1萬t,分別較2010年、2000年高出1132%、355.86%;棕櫚油占進口植物油總量的比例除1996年(38.0%)較少和2011年(75.8%)較高外,基本保持在65.0%上下。大豆油進口量除2000年明顯較少外,均穩定在110萬t以上,2005年和2012年甚至高達169.4萬t和182.6萬t,其1996年后占進口總量的比例平均為16.81%;菜籽油進口量呈波動不穩定增長,2010年起較以前有大幅提升,2013年超過150萬t,其2010年后占進口總量的比例均值為11.58%。另據相關資料預測,2015年我國植物油進口總量約為814.3萬t,較上一年度有小幅增長,其中棕櫚油增幅******,為11.01%。
2 發展趨勢
《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中預測,到2020年,我國食用油總量將達到2 900 萬t,人均食用油消費量為20 kg,按2014年相關統計數據,國內食用油及人均消費量已超過這一數據[3],表明食用油高消費量預期目標已提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二胎政策放開和人口穩步增長及城鎮化進程加快等多種因素,我國食用油的消費量將仍然保持剛性增長趨勢。根據目前我國主要植物油料生產、種植結構、單產水平及植物油料與油脂進口需求發展趨勢,要滿足國內食用油不斷增長市場需求,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仍需進口較大數量的植物油料和植物油。由于國際大豆價格和國內大豆生產狀況影響,大豆仍將是未來植物油料進口的主要原料;隨著我國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棕櫚油在食品行業的應用逐步增長,2010年起連續5年超過530萬t,2011—2013年甚至在600萬t上下波動,2000年以來一直占進口植物油總量的 64.8%以上,棕櫚油在較長時期將作為我國主要進口植物油不會改變。有研究[4-7]表明,葵花籽油、胡麻籽油及芝麻油含有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分別達89.0%、90.0%和85.69%以上,且含有較高亞油酸(分別為65%、16.22%、44.69%)和油酸(分別為24%、2018%、39.7%),加之胡麻籽油還富含α-亞麻酸(53.1%),芝麻油含有芝麻酚和特有香味等,隨著人們對健康意識的逐步增強,這3種植物油的營養價值日益受到關注,并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因而這3種植物油將隨著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需求量更大。
3 發展對策
為提高我國食用油自給率,確保和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給安全,應采取相應對策大力發展植物油料及油脂生產。
(1)加強植物油料新品種選育,提高生產水平。加強選育高產、優質、多抗和適應性強的植物油料新品種,如加大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和高油玉米的選育等,研究建立相應配套栽培技術體系,普及推廣油料輕簡栽培、花生地膜覆蓋和大豆密植栽培技術等,加速良種良繁,充分發揮群體生產優勢,提高油料生產水平。
(2)推進植物油料生產機械化,提高種植效益。加大科研投入,研究集成植物油料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如翻耕整地技術、精量播種技術、施肥除草技術、機械化收割技術和加工貯藏技術等產業化關鍵技術,探索形成植物油料增產新模式,提升油料機械化生產技術集成度,發揮農業機械節本增效和提高種植效益。
(3)完善植物油料支持政策,促進穩產高產。劃立包括大豆在內的多種油料作物重點種植保護區,大力扶持油料作物生產優勢區域,發揮好區域優勢,促進生產可持續發展;加強對食用植物油工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引導,鼓勵到國外建設植物油料生產、加工及配套原料基地;進一步完善植物油料生產補貼制度,擴大油料及食用油儲備,穩定市場價格和增強農民種植積極性。
(4)穩定主要植物油料作物生產,拓展新油源。開發利用南方冬閑田擴大油菜種植面積,進一步增加油料產量;在不影響棉花纖維產量和品質的前提下,提高棉籽含油率,降低飽和脂肪酸含量。繼續穩定并適度擴大花生種植面積,大幅提高花生含油率,增加油酸含量,推廣高油酸花生品種;加大大豆產業扶持力度,加強高產優質大豆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提高大豆單產和品質,促進大豆產業發展。大力推進玉米胚、米糠等油料資源的開發利用;積極挖掘葵花籽、芝麻、胡麻籽等小品種植物油料的生產潛力,促進產量增加和品質改善;重視扶持油茶籽等木本油料資源生產,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提升單產水平和改善油茶籽油品質。